廣元幼鴕鳥常見病的防治方法(1)
2024年7月5日,六月齡前的鴕鳥我們一般稱為幼鴕鳥,在這個時期的幼鴕鳥抗病力較差,容易發病,因此要加強幼鴕鳥的疾病防治,現將幼鴕鳥常見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:
2024年7月5日,幼
鴕鳥常見病的防治方法(1)
六月齡前的鴕鳥我們一般稱為幼鴕鳥,在這個時期的幼鴕鳥抗病力較差,容易發病,因此要加強幼鴕鳥的疾病防治,現將幼鴕鳥常見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:
卵黃囊炎
卵黃囊炎是一月齡之內的鴕鳥死亡的主要原因,表現為卵黃吸收遲緩,卵黃顏色變為灰綠色,呈絮狀、稀水狀,往往惡臭,無菌取樣進行細菌培養,病原主要為大腸桿菌,此外還發現綠膿桿菌、沙門氏菌。卵黃炎的發生有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,先天性原因指出殼前的蛋內感染,主要是由于鴕鳥交配體位低并且交配次數比較頻繁,交配時把泥土、糞便帶入產道,造成產道感染,高產母鳥這方面比較突出。而后天因素是指鴕鳥出殼以后形成的卵黃感染。在正常情況下,小鴕鳥的卵黃要完全吸收,大約需要兩周時間,而小鴕鳥在出殼后第三天就開始采食了,所以腸道緊接著就有了細菌入住,這當然不排除致病性細菌的存在,如果一旦飼養管理不善,如溫度過高過低、環境潮濕、通風不良等,導致自身抵抗力低下,就會造成“病從腸入”,即細菌從卵黃蒂柄部侵入卵黃,(因為卵黃與腸的連接部位還沒有完全閉鎖),造成后天性的卵黃感染。
所以要預防卵黃炎的發生,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(1)建立種鳥生殖系統凈化制:也就是在種鳥的生產季節,定期在種鳥飼料中加入抗生素藥物,以預防生殖系統炎癥發生。選擇的藥物種類有:頭孢類、喹喏酮類、四環素類,而黃胺類及硝基呋喃類不能選擇。用法是一般在產蛋季節,每月應用一次。
(2)做好從種蛋產出到小鳥出殼整個過程的消毒工作。
(3)在小鳥卵黃吸收期間,采取兩次注射抗生素辦法,防治已隱性感染的個體。一般采用慶大霉素、恩諾沙星。
(4)做好飼養管理工作。
大腸桿菌病
這是鴕鳥易發生的感染性疾病,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但以冬春寒冷季節常見,在自然條件下,4月齡以下鴕鳥易發,造成大腸
桿菌病多發的原因是:
(1)誘發因素多:大腸桿菌是條件性致病菌,正常情況下就存在于腸道中,之所以不發病,是因為腸道菌群處于平衡協調狀態,但只要有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存在,該細菌就會大量繁殖,造成正常菌群失調,引起發病。這些因素有:衛生條件差、潮濕、擁擠、低溫、飼料營養不平衡、通風不良、運輸、轉群等,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。
(2)血清型多:據報道,有20多種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具有致病性。
(3)環境污染:如果對鴕鳥的排泄物、分泌物以及尸體處理不當,那么造成大腸桿菌擴散傳染的機會更大。
大腸桿菌除表現有卵黃炎外還可表現為肝周炎、心包炎、腹膜炎、眼炎、大腸桿菌性關節炎。
預防大腸桿菌病,一方面加強環境衛生清理和消毒,避免各種應激因素刺激,另一方面,通過菌苗的預防接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。治療大腸桿菌病的藥物很多,但大腸桿菌很容易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,因此好通過藥敏實驗,選擇敏感藥物,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梭狀芽孢桿菌病
是由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壞死性腸炎,在臨床上較為常見,這種細菌為腸道常住菌,往往在轉群、轉換飼料、氣候驟變及其它惡劣飼養條件下誘發。一般發病日齡段為2-4月齡,健壯鴕鳥易發,發病后往往很快死亡。解剖可見小腸段彌漫性壞死灶,腸壁變薄,腸腔充氣,腸內容物為大量墨綠色的稀薄液體,極其腥臭。預防本病,可以在飼料中加入20ppm的桿菌肽鋅,如果大群中已發生個別病例,則可在水中或料中加入林可霉素,進行大群預防和治療。
支原體感染
一般由敗血支原體引起的,本病一般發生在冬春季,其特征表現為:咳嗽、鑼音、呼吸困難、眼炎、氣囊炎,由于病程較長,而稱為慢性呼吸道病,本病的發生與環境衛生狀況有很大關系,如果衛生狀況不良,不僅發病率高,而且還會造成嚴重損失。
防治:因為在目前飼養環境條件下,幾乎所有的養殖場均存在這種現象,在良好的條件下,一般不顯癥狀,當受到不利因素應激時,可以發病,所以加強飼養管理、衛生管理,特別是改善房舍通風,降低密度,平衡飼料營養,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。常用的治療藥物有:紅霉素、阿奇霉素、泰樂菌素、強力霉素以及一些中成藥。